如果説金錢是商品的價值制度,那麼時間就是效率的價值尺度,因此,一個辦事缺乏效率者,付出的代價是最昂貴的。 美國前總統布什工作之餘每年閲讀近100本書;Facebook首席運營官謝麗爾·桑德伯格每天準時回家吃晚飯;英特爾前掌門人安迪·格羅夫每天早上8點工作,6點準時下班…… 時間是我們最重要的財富,而事情是永遠做不完的。 這時你需要的是:磨刀霍霍向效率 | 高效9原則 世界上生產效率最高的國家不是每天工作8小時。事實上,生產效率最高的國家的每天工作時長最短。 盧森堡等國家的人們每週工作約30小時(每天工作6小時,每週工作5天),平均比工作時間較長的人掙得更多。 這是這些國家的人們的平均效率。但那些效率超級高的人呢? 有人推崇每天工作20小時,但也有許多成功人士每天只工作3-6小時。 這也取決於你在生活中真正想要實現什麼。你也必須清楚自己的目標和重點。如果你和大多數人一樣,想要賺很多錢,希望能做自己喜歡的工作,那麼這篇文章就是寫給你的。 許多人認為工作非常忙就意味着工作非常有效率,其實這是一個誤解。忙碌並不意味着高效,而高效工作並不需要無休無止的加班,忙碌和高效的人是非常不同的。 《Brightside》通過比較和分析,列舉了13個忙碌人士和高效人士的不同點,幫助大家正確定義忙碌和高效。 提醒大家關注:李開復:瞎忙族與高效人士的13個不同點 畢竟,每天的任務清單如此龐雜,我們很容易陷入其中無可自拔,即便天天給自己打雞血,又能堅持多久? 麥肯錫內部人士推行的7個行為習慣,為我們提供了“如何過好每一天”的切實可行的方法,雖然打破舊習慣、養成好習慣並不容易,但我們真誠地鼓勵你們把這些建議至少全都試一遍,找到最適合你的辦法。 因為:高效率的人,更懂得慢下來 相互協作是團隊典型特徵,也是團隊奧妙所在。協作得好,一加一大於二、甚至三;協作得不好,一加一小於二,甚至小於一。 畢竟,個人豈臻至善,團隊可至完美。 社會是進步的,活是幹不完的,你是焦慮的,因為陷入了惡性循環:沒有自我學習的時間?陪家人的時間越來越短?甚至好好讀一篇筆記俠好文章的時候,都帶着時間的焦慮。 其實,我們大可不必如此,簡單粗暴地分享15種方法。 值得收藏:講再多時間管理,都不如這15條高效法則 |
|